气水网讯:两位研究水资源问题的专家近日发文指出,中国需要多层次的水污染解决方式,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做法并不可取。
这两位专家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陶涛教授和信昆仑副教授,他们在7月3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公共卫生:中国饮用水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下称“《公》”)。两位学者也是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成员。
《公》文引用相关研究公布过的一些数据,指出中国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很严峻:每年有1.9亿中国人因水污染致病,6万人因水污染引发的疾病(如肝脏和胃肠道癌症)死亡,还有大约有3亿人面临饮用水短缺。在2009年的全国性评估中,4000家自来水厂中的1/4没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2011年对9个省份的800口井水进行分析发现,其中76.8%不符合地下水标准。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2015年前投入4100亿人民币用于改善54%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其核心是按照国际标准改造9.23万公里主管道和数千家水处理厂。
但是《公》文认为,这种以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的做法并不适合中国。预计2050年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扩张的速度会超过公共供水系统改进的速度,对已被污染的水的处理将带来巨额投入。
文章提出,政府最应该重视的是保护水源和对水的循环利用。首先必须清除河流和湖泊的工业和农业污染物,并防止这些污染进入地下水。
据称,中国每年有400亿吨水短缺,2011年655个城市消耗440亿吨水,平均每个城市消耗6600万吨。2020年,当中国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60%,城市将需要580亿吨水。不过这些水大约2/3是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建筑业,居民用水不超过1/3,而且居民用水中用于烹调和饮用的比例很小,仅2%多一点。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家庭用水不需要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两位专家认为,中国应使用如水龙头净化器这种便宜的技术——中国净水行业正以每年约40%的速度增长,购买饮水机和桶装水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水净化设备还未标准化。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会导致维护不当,未及时更换过滤器会滋生微生物,并且由非食用级别的塑料制成的过滤器是达不到净化效果的。他们建议下一步在所有家庭推广使用廉价、低碳的净水器,并指出这一方法在一些非洲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成效。
在两位专家看来,地方和中央政府的供水和水源污染管理工作应该合并,创建一个机构来管理——目前这些是由住建部、水利部、环保部分散管理。此外,政府应该对净水器进行标准化和监管,并扶持、指导该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