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些可恶的细菌是从哪儿来的呢(净水器是密闭的呀!)?
我们都知道,自来水生产中加氯,氯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按国家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出厂水中要有游离氯≥0.3mg/L,管网末梢水(即我们家中自来水龙头中放出来的水)中要有游离氯≥0.05mg/L,在这样的水中细菌是很难生存的。虽然国家标准是自来水中菌落总数为:≤100CFU/mL,但实际上在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自来水中基本没有或很少有活着的细菌。
但是,在净水器出水,却常常能检测到大量的细菌,菌落总数这个指标经常超标。要知道,除了反渗透(≤20CFU/mL)、纳滤(≤50CFU/mL)净水器外,其余所有的净水器,菌落总数指标和市政自来水的菌落总数指标是完全一样的,也是≤100CFU/mL,换句话说,一般净水器在细菌这个问题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污染、细菌不增多即可,但是这似乎也很难达到。难怪,细菌超标是净水器发展的二大瓶颈之一(另一个是漏水)了。
净水器中少不了活性炭。
活性炭是个好东西,它能吸附去除水中的色度、臭、味、胶体、余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这二个可是致癌、致突变、致异变的危险品啊!)有机物等等,作用多多,功劳大大。
但活性炭也是个坏东西,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细菌的大量繁殖增生,因为活性炭的无数细微小孔正巧是细菌繁殖的温床,而它吸附的有机物又是细菌的丰盛营养。细菌繁殖的速度可快呢!它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活性炭这种致命缺陷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也使净水器推广之路崎岖难行。
现在不少人用起了有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的膜滤净水器,从理论上说,它们的膜的微孔只要小于0.2μm,就足以阻挡细菌通过了。但实际上呢?如果你家里安装的这类净水器已经用了一个月,你去测一下出水,你就会发现,细菌是超标的。为什么呢?中空纤维超滤膜微滤膜在水压作用下经常会断丝(几千根丝哪怕只要断几根,水中细菌即会从此大摇大摆地溜过去);各种膜元件滤芯和外壳的配合有缝隙(水中细菌也会从此溜过去);净水器虽然是密闭的,但出水龙头总是露在外面与空气接触的吧,而空气中有大量灰尘及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因此,出水龙头处会进细菌,这些从出水龙头处进来的细菌会向净水器的内部运动和渗透,逐步遍及整个净水器;压力罐内壁及和后置活性炭滤芯会大量繁殖细菌;。。。。细菌大量超标,这样的水你还能放心地饮用吗?
有的微滤膜或外压式超滤膜(无浓水流出)过滤的净水器,由于膜只能把细菌截留,如无浓水把细菌及其他杂质及时排出,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数量以几何级数倍增,不但会阻塞膜,而且细菌排出的毒素会恶化净水器出水水质,形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水发臭。如你不信,请打开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净水器的外壳,用手触膜其内芯及外壳内壁,呈滑腻状,这是由于聚集了大量的细菌及其分泌物、细菌尸体等等。此外,打开此类净水器龙头,开始时流出来的水有臭味,这样的水你还能放心地饮用吗?
啊,细菌!可恶的细菌!可怕的细菌!无奈的细菌!
那么,难道说我们在细菌面前就的那么无奈、那么束手无策了吗?
当然不是,对付细菌,办法还是有的。当然有些杀菌方法对于家用净水器来说未必适用(如生物方法)。常用于家用净水器除菌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如膜(MF、UF、NF、RO)阻拦截留、紫外线杀菌、电子除菌、加热煮沸杀菌;有化学方法,如碘树脂、溴树脂、臭氧。除了杀菌以外,用膜(MF、UF、NF、RO)法不是杀菌而是阻拦截留细菌;还有使用载银活性炭、KDF、载银无纺布等等能遏制细菌的繁殖增长,被称为遏菌材料;还有用其他遏菌材料、纳米材料制成的塑料来制造净水器壳体的,。。。。。,总之,办法多多。不过我要指出,每一种方法,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短处和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其次,细菌也不完全是那么可怕,我们呼吸吸进的空气中就有很多细菌。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看,有益的(如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和有害的(致病菌)都是极少数,水中的绝大多数细菌是既无益也无害的。所以“菌落总数”这个指标,业内并不十分重视,[WHO(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质量准则、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我国矿泉水水质标准均无“菌落总数”这个指标,但欧盟饮用水水质标准、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均有“菌落总数”这个指标]。